2025年7月19日至21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河南省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共建与实践研讨会”在郑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构建适应新时代需求、服务区域发展的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副校长杨庆年率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及三个支撑学位点负责人等一行6人参加了此次重要会议。

会议伊始,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别荣海发表开幕词,深刻阐述了构建完善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及产业发展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他分析指出,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面临硕士博士占比(硕士3%,博士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交叉学科支撑引领不足等问题,亟需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产教融合,提升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主题报告。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梁琼麟教授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评价改革,推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剖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与评价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推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与改革举措。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严建华教授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改革——以浙江大学为例》报告中,分享了浙江大学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为河南省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发展处副处长倪长江作了《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告,从产业发展角度阐述了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强调高校人才培养应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助力河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报告,介绍了东华大学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姬红兵教授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展与思考》报告中,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姚宜斌教授作的《工程专业学位点建设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报告,围绕工程专业学位点建设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展开论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与培养方法。

教育厅副厅长朱自锋在闭幕式的讲话强调,工程学科建设是解决“卡脖子”问题、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突破、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成果的关键领域,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攻坚方向与实施路径。
会议期间,杨庆年副校长率学校代表团专程走进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智能装备、汽车等领域的工程国产化攻关与研发情况,直观感受产业一线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次高规格研讨会为河南省各高校搭建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平台,对推动构建与完善符合省情、服务产业的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杨庆年副校长在会后表示:“本次会议内容极其丰富,特别是闭幕式讲话和六场高质量主题报告,为我校工程类硕士点申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和明确的‘任务书’。会议提出的‘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共同阅卷’协同模式、以‘服务产业贡献度’为核心的动态评价体系、以及‘1+1+N’省级战略框架等,都极具指导价值。”杨副校长强调,下一步,学校将把会议的核心精神——包括分类评价改革、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推动成果多元认定、突出服务产业贡献等先进理念——深度融入申报材料编制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确保方案既契合国家标准,紧密对接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尤其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又充分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他要求各相关部门必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成功申报硕士点、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做出切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