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新
学校首页
 首页 | 部门概况 | 部门动态 | 党建工作 | 发展规划 | 学科建设 | 高教研究 | 规章制度 | 服务指南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日期:2016-06-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校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精神,更好地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制定《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时期,学校抢抓机遇,更新观念,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申请国家级课题2项,实现省部级立项125项;通过省部级结项、鉴定199项;获省部级、厅级教科研成果奖52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9项;被SCIEIA&HCICSSCI、新华文摘等收录论文237篇;取得专利授权22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教材50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省级规划教材13部;建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1个,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郑州工程研究中心1个,郑州市科研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研究机构14个;年均科技支出经费255.9万元。

科技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十二五”时期,学校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新增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新增研究生18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研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校制约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1.科技管理体制需要改革,考核和奖励政策有待加强和完善;

2.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较少,科技发展支撑条件不甚完善;

3.国家级课题没有突破,高层次课题和横向课题较少,成果转化匮乏;

4.科技经费投入不足。

二、“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和学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定位,以支撑学科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目标,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科技实力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发展原则

1.找准优势,突出特色,增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

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团队;

3.创新机制,激发热情,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4.外引内培,培育骨干,奠定科技创新人才基础。

三、“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级项目、省级重大项目和科研平台建设有所突破,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更加有效,科技促进学校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学校科技发展主要指标见表一。

表一:“十三五”学校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计划目标数

省部级研究项目立项(项)

160

省部级研究项目结项、鉴定(项)

240

国家级研究项目立项(项)

5

年均科技经费(万元)

1000

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20

省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个)

2

SCISSCIEICSSCI等权威期刊收录论文总量(篇)

320

授权专利(项)

150(其中发明专利20项)

学术著作、教材(部)

500(其中主编170部)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个)

2-3

产学研基地(个)

3

成果转化(项)

20

1.优化科技管理创新体系

调整和优化科技管理组织结构,在管理方式上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在管理理念上强化管理和服务并重,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管理平台,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

2.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

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引进、培养科技团队带头人,在已培育的创新团队和建立的科研平台中重点推出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合理、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新群体。培育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2-3个,独立或联合建设省级科研平台2个。

3.提升科研立项和成果层次

以省级和横向项目为基础,以谋划国家级项目为重点,以成果转化项目为增长点,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立项层次和质量,提升科技成果水平。“十三五”期间,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5项以上,省部级立项160项以上,其中横向课题10项;通过省部级结项、鉴定成果240项以上,争取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0项以上;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00部以上,其中主编170部;SCISSCIEIA&HCICSSCI、新华文摘等收录论文320篇以上;授权专利15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0项以上;年均科研经费1000万元以上。

4.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能力

紧密结合地方需求,加速成果推广与转化,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凝练出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速度,增强学校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十三五”期间,建立稳定的、能体现学校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3个,转化科技成果20项以上。

四、“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的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科技发展的举措

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技管理和评价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校院两级科技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科研管理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管理工作信息化,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效能。修订科技工作量计分与考核办法、科技奖励与资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提高考核标准,建立教师科技绩效考核制度,使科技考核和岗位津贴挂钩,大幅度提高高层次科技成果的奖励力度,引导广大师生申报高层次的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对学校科研方向、科研队伍、科研平台、资金投入等进行评估论证,促进科技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壮大科技创新团队,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积极组建科研团队,形成科研合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结构合理,有协作精神、有创新意识、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增加团队的影响力。学校在已建成的院士工作站、市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找准优势,重点打造郑州市产业发展急需、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开放式科技研发平台。规范和加强学校科技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学校科研资源高效配置,加强与其它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尤其是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人才、学科专业、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促进创新创业,深化学校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融合,推动学校学科专业主动服务政府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地方政府的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引导教师重视横向课题研究,加强应用性科技成果的研究,着力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根据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需求,面向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商贸、食品等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4.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培养科技创新骨干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通过外引内培,加大科技创新骨干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进修深造,通过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外出交流、做访问学者等途径,提升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承担高层次纵向科研项目和服务地方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的激励力度,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促进学校项目合作层次与水平的提升。

(二)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提高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科技工作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为使我校的科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科技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促进学校科技工作。

2.队伍保障

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高端科技领军人才,促使部分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整合科技队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注重青年教师科技素质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调研考察,开阔视野,提高其科技工作能力。

3.条件保障

学校要努力改善科技研究条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师科学研究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为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配置实验室,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的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条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科技经费,学校科技经费投入年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用于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加强高层次课题的培育。

上一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
下一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Copyright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