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新
学校首页
 首页 | 部门概况 | 部门动态 | 党建工作 | 发展规划 | 学科建设 | 高教研究 | 规章制度 | 服务指南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日期:2016-06-24 信息来源: 点击数: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等文件精神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特制定《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专业建设回顾

  (一)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和发展目标,实施“一·五五工程”,以提升办学层次为中心,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升本任务顺利完成。

1.优化专业布局,培育特色专业

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工程、土木工程、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等专业群为主设置专业,专科专业总数达到53个。建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文秘3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等17个省级特色(试点、示范)专业。

2.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个,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学校承办15个省级以上技能比赛项目,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92项、省级技能竞赛奖165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以上,专业对口率90%以上。

3.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坚持“引进、培养、提升”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以专业的调整、发展为导向,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现有专任教师7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5人,副高级职称27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57人;“双师型”教师43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省、市级教学名师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骨干教师19人。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践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面积19.3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2亿元。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07个,其中工程实训中心22个(含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工程实训中心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1个(教学),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建有校外实习就业基地317个。

5.完善督导制度,规范教学过程

成立了教学督导组织,建设教学督导队伍,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督导办法。开展教学质量监控,规范了教学过程,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加强科研管理,提升创新能力

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立项125项,其中部级立项3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结项199项;获省部级、厅级教科研成果奖52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9项;取得专利授权224项;公开发表论文4056篇,其中核心期刊1114篇,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237篇;出版专著教材50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省级规划教材13部。建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院士工作站1个,高性能有机功能材料郑州工程研究中心1个,郑州市科研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研究机构14个。年均科技支出经费255.9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学校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集群。

   2.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新需求,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3.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求,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4.实验实训基地还未能真正按照产教融合的要求建设,还未能完全按照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

5.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保障教学质量的内控体系还不健全,多方评价机制还未建立。

6.科技创新未能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需要改革;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较少,科技发展支撑条件不甚完善。

   7.政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需加强。

   二、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适应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发展以及郑州市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需要,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加快建设。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集中资源,发挥优势,打造特色专业集群;紧密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设原则

需求导向,服务地方;

顶层设计,综合改革;

以工为主,协调发展。

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设置新专业的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综合改革;形成以工学为主干,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打造特色专业集群。

三、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落实转型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构建特色专业集群,凝练优势学科方向。重点建设1-2个特色专业集群,使之成为同类院校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优势学科专业。打造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科研项目有所突破,科技促进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二)具体目标

1.构建1-2个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集群;

2.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打造结构合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4.建设产教融合的实验实训基地;

5.健全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水平;

7.深化政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见表1

1  “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主要目标

指标

计划目标

专业总数(个)

60

招生专业总数(个)

50

本科专业(个)

25-30

省级及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个)

5

产教融合的行业学院(个)

1-2

省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个)

1

学科领军人才(名)

1-2

专任教师(人)

1010

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人)

100

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人)

120

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人)

400

“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人)

551

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名)

2

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个)

6

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

2

国家级研究项目立项(项)

5

省部级研究项目立项(项)

160

省部级研究项目结项、鉴定(项)

240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20

授权发明专利(项)

20

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个)

2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个)

2-3

SCIS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总量(篇)

320

学术著作、教材(部)

200

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部)

5

1.学科专业布局

以郑州市主导产业为主线,建立专业链、人才链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1-2个特色专业集群。专业总量控制在60个左右,每年招生专业总量保持在50个左右。每年新增本科专业5-6个,到2020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数量达到25-30个,建设省级及以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以上。

2.学科专业内涵

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深度产教融合的行业学院1个以上,搭建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引进学科领军人才1-2名,博士学位人员达到100名以上,正高级职称人员达到120名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551名以上,培育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2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达到6个。

4.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或完善5个以上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基地(工程中心、测试中心等),建设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上。

5.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构建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学生评价体系。

6.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国家级项目立项5项以上,省部级科技项目立项160项以上;完成省部级成果24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以上;授权专利15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0项以上。建设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5个。SCIS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32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0部以上,其中5部省级以上“十三五”规划教材。

7.政校企合作

2020年,每个本科专业需融入5个以上区域领先的企业。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活动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相结合,使学校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基地。

四、学科专业建设的举措和保障措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举措

   1.科学布局,构建特色专业集群

主动适应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发展需要,以服务郑州市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建筑、现代物流等产业;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设置新专业的机制;科学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集中资源,确定1-2个产业构建专业集群,围绕专业集群设置专业。每个专业集群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5年内投入1.5亿元用于新增本科专业建设。

2.深化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

创新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政府和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共建行业学院。在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建设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台湾友嘉机电学院。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与台湾友嘉集团共同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郑州航空港区和郑州市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实习实训的课时量占专业教学总课时量的30%以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教师必须承担学生的指导任务。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一线的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题真做。

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之中,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加强微课等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开放共享。

3.优化结构,打造德能兼备的师资队伍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打造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采取特殊政策,引进1-2名学科领军人才。实施“双百人才”引进计划,引进100名专、兼职教授和特岗教师,引进100名博士研究生。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培育。

4.产教融合,建设工学结合的训练中心

加强深度产教融合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投入2亿元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金向特色专业集群倾斜,重点增加5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仿真实训设备,改善实验实训教学及科研条件。

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

加强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测试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5.建立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构建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质量监控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标准,规范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指导、考核、评价。改革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把教学、科研、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学科竞赛等纳入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改革津贴发放办法,实现有劳有酬、优劳优酬。

构建多元学生评价体系。以本科专业为试点,逐步推行学分制,改革学生评价办法,把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技能竞赛、作业、考试等纳入学生评价内容,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各项能力协调发展、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6.创新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科技激励和考核机制设立国家级课题孵化基金和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培养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深化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联动互融,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引导教师进行应用性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7.协同育人,搭建政校企合作发展平台

加大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建立有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比例不低于50%。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健全体制机制。成立多方参与的: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政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委员会等,推进“十三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

细化实施方案。学校各单位须根据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制定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及培养制度、学生考核制度、学籍管理等制度的改革。

2.经费保障

加大经费投入。采取政府预算、争取各级各类专项、学校自筹、校企共建、社会捐赠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学科专业建设经费,对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集群、优势学科专业给予重点支持。

3.督导落实

对教学单位、教学条件保障部门等相关职能处室进行年度教学工作考核,把各单位为学科专业建设而做出工作业绩作为考核教学单位、职能处室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各单位负责人的年终考核挂钩,确保学科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下一条: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Copyright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制作维护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政编码:450044